2025-07-01 10
近期,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品牌相继宣布召回旗下多款充电宝,涉及数量超 120 万台。与此同时,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 6 月 28 日起,全面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及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机场已迅速落实该规定,对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进行严格检查。这一系列举措让许多消费者心生疑虑:那些不在召回名单中的充电宝,是否还能放心使用?
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主要根源在于电芯原料出现问题。以罗马仕为例,该品牌召回的 49 万余台充电宝,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的来料问题,极少数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出现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甚至存在燃烧风险。安克召回的 71 万余台充电宝,则是因为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料变更,可能致使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据了解,涉事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的 3C 认证证书已全部被暂停,其供应的电芯涉及多个品牌,尽管部分品牌表示产品不在风险批次,但同源电芯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对于不在召回名单中的充电宝,其安全性也并非绝对可靠。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尽管 3C 认证是保障充电宝安全的重要门槛,但部分品牌可能存在 “认证与实际生产脱节” 的情况。一些企业在获得 3C 认证后,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非认证电芯或修改电路设计,导致产品实际安全性能与认证标准不符。尤其是在 2024 年 8 月 1 日充电宝强制实施 3C 认证之前购买的产品,由于当时未强制要求认证,部分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虽然这些产品未被召回,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芯老化、电路故障等问题可能逐渐显现,增加安全风险。
消费者在判断手中充电宝是否安全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查。登录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仔细核对充电宝的型号是否在召回清单中;认真检查充电宝的外观,查看外壳是否有鼓包、接口是否锈蚀等异常情况,若充电宝外壳出现鼓包,表明内部可能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这是爆炸的前兆;在充电宝充电时,注意感受其表面温度,若温度超过 50℃,手感烫手,应立即停止使用。若充电宝有 3C 标识,可对光观察 3C 标志,真的 3C 标志有立体浮雕感,编号也可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进行验证,需警惕 “贴纸式假标”。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即便使用不在召回名单且通过自查的充电宝,也需注意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长时间充电,更不要边充边放,以降低安全风险。若需携带充电宝乘坐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务必确保充电宝符合相关规定,以免给自己的行程带来不便。充电宝安全问题关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企业、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应高度重视,共同维护安全的消费环境。